腹直肌是什么?
就是民间俗称的马甲线。人体腹部左右各有一条长长的条索状肌肉,正常状态下两块肌肉靠筋膜连在一起,这就是腹直肌。
有些人练出八块腹肌,就是靠运动牵扯,筋膜、肌筋膜把它变成了八块。它参与内核心,稳定脊柱、稳定内脏、维持正常的腹盆腔压力。它如果没有修复好,产后妈妈们可能会腰骶部疼痛、耻骨疼痛、背部疼痛,腰椎不适,肋骨和膈肌带不适,会有疝气或者大小便的问题等等。
腹直肌分离过大,且常年没有修复,会造成腹部过大,很多人产后多年肚子依然减不掉,就是这个原因。
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(腹白线)两侧,被包埋于腹直肌鞘内,为上宽下窄的带状多腹肌,左右腹直肌内侧以腹白线相隔,自上而下被3~4个横行的腱划(致密结缔组织索)分隔,腱划与腹直肌鞘前壁紧密愈合,起防止该肌收缩时移位的作用。此肌上端起自第5~7肋软骨前面和胸骨剑突,止于耻骨上缘(耻骨结节与耻骨联合之间)。
腹直肌分离的原因?
正常未分离的腹直肌是维持人体良好核心稳定性的其中一部分,能够保护腹腔脏器,维持腹内压,主要参与完成排便、分娩、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。
而在孕期,为了给宝宝创造更多的空间,身体会分泌一种激素,叫做松弛素。激素的分泌会让身体各个关节和肌肉逐渐变松弛,腹直肌也会出现相应的分离情况。但一般产后6—8个月,腹直肌会恢复到2指以内,如果大于2指就需要进行医学干预,并且不能直接进行卷腹和深度扭转的练习。
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,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。
腹直肌分离的危害?
随着胎儿不断的增大的过程中,骨盆周围的组织和韧带受到孕激素的影响,导致周围的关节和韧带的松解从而使整个核心肌群不稳定,从而使肌肉与骨骼功能失调,分娩之后,会产生一系列对身体的影响,最常见的就是以下这几个情况:
1.腰背疼痛
腹直肌分离程度越大,腰腹部肌肉就越弱,对躯干的承托力就越小,后背部肌肉的负担就越大,容易出现腰背痛。
2.脏器下垂
腹直肌分离还可能使内部脏器下移,如胃下垂,出现恶心、呕吐、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。
3.体态臃肿
腹直肌分离,会使分娩之后的肚子一直持续松垮没有体型,影响女性的自信心。
腹直肌分离的检测方法?
Step1:
屈膝仰卧位,抬起上半身,肩胛骨的下角保证离开地面,这时检测三个点,肚脐、脐上4指和脐下4指的位置。
Step2:
手指压过脂肪,你会摸到这两条硬硬的肌肉中间的空隙,把手指头竖起来,看看可以放进去几根指头——有些很胖的妈妈,脂肪层很厚,检测时要左右轻推开、透过脂肪去摸。
注意??:有些人只可以放1指或小于1指,有些人能放3个手指,有些人甚至能放一个拳头。
Step3:
你检测中最大的分离指数,就是你腹直肌分离的宽度。
腹直肌分离小于2指属于正常,分离2指或以上就需要医学干预了,它会影响身体的机能,很多瑜伽体式、运动都不能做,严重还会加剧身体疼痛甚至危害健康,必须要修复。
还在月子里的产后妈妈,腹直肌的闭合不要着急,松弛素还在,假象的闭合一推就可以推开——月子里检测时不要一直往外推自己的腹直肌,真正的闭合,还是要给它建立力量。
腹式呼吸可以激活腹直肌,唤醒腹横肌和盆底肌的力量,多做内核心的激活和稳定练习,腰腹肌肉的力量就会恢复。
▼跟我做▼
屈膝仰卧,一手四指置于腹部中线测量三点位置:肚脐、肚脐上4指、肚脐下四指。
抬头抬肩,让肩胛骨的下缘离开地面,用食指、中指并拢,感受腹直肌之间的距离。
若两指之内则为正常,可以配合呼吸和内核心稳定进入腹部力量的练习;
若腹直肌分离大于两指,则必须先进行腹直肌的修复。
腹直肌分离能恢复吗?
答案是:当然可以!
由于怀孕而导致腹直肌分离很常见,一般在产后6-8周,孕期分离的腹直肌就会逐渐愈合恢复,而分离程度较为严重的,可能直到产后半年甚至1年腹直肌都没有完全愈合,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自身做一些调整的动作去帮助它修复愈合。
这里有一个点需要注意的是:
在分娩后还不长的时间里,当腹直肌还没有完全愈合时,千万不能贸然做很多组卷腹、躯干扭转等动作,这样不仅对腹直肌愈合没有帮助,甚至会加重腹直肌的分离。
腹直肌分离,我们怎么做?
还是先看下腰腹部肌肉结构图:
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来,腹直肌与腹横肌、腹斜肌相互连接,腹直肌分离的修复,更多应该从两侧腹横肌,以及腹内/外斜肌的角度去调整;
生产完毕,很多护理人员都会建议大家用纱布或者收腹带把腹部束缚起来,这样恢复的快,其实原理正是通过用纱布、收腹带的压力去代替原本腹横肌、腹斜肌的力量,使分离的腹直肌暂时被拉拢;
但是,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,并不能促进腹直肌分离的真正恢复。因此,腹直肌分离的恢复,腹横肌与腹斜肌的训练才是真正的重点。
而如果腹直肌分离程度大于2指,建议你千万不要盲目进行仰卧起坐、卷腹、平板支撑等直接强化腹直肌的训练,这样反而会加重腹直肌分离的程度,弊大于利。
所以,初期的恢复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锻炼方式。
最后,在腹直肌训练前,还必须先明确盆底肌恢复的程度。
更多详情识别图中